聚焦於農業場域中資源循環的實地應用,參訪對象涵蓋農場、林場或食物加工場域。了解台灣如何運用在地剩餘資源(如廚餘、農業副產物、工業副產物等)轉化為材料、肥料、飼料,並與在地社區串聯運作,實現「食物—土地—人」之間共生共存。
聚焦台灣紡織產品的設計、研發與製造現場,實地走訪設計師、研究人員與製造端的工作場域,了解他們如何從產品設計、材料開發到生產製造的不同階段實踐循環理念。同時,也觀察學術與產業現場如何跨域合作,推動循環紡織的實際應用。
聚焦於台灣科技產業與供應鏈間的合作機制,探討如何透過資源封閉循環來解決廢棄物、資源短缺挑戰,並進一步將「維修」視為產業創新與價值延續的關鍵策略。透過拜訪具代表性的電子產品回收、拆解、再生、維修等業者,了解台灣目前在民間、企業與政府間的協作實況,建構可持續運作的回收與資源再利用體系。
聚焦於建築物、室內空間與臨時設施等場域的循環設計與實踐,探索如何透過模組化設計延伸建築物的生命週期,提升空間的彈性運用,並促進材料的重複使用與再生。實地了解循環建築概念如何在不同場域中落地實踐,串聯材料、設計與工程系統,展現跨領域協作促成循環的可能性。
聚焦於循環材料的發展與應用,探討台灣如何將各類被視為廢棄物的資源,特別是塑膠,透過收集、分類、再生等流程,轉化為具備產業應用價值的再生材料。透過實地參訪產業鏈各環節,從回收端、研發端到實際製造與品牌應用,深入了解台灣如何系統性地推動循環材料的技術創新與跨域合作,擴展再生材料在多元產業中的應用可能。
聚焦於資源循環與地方創生的交會實踐,探討在地組織如何結合回收再利用、手作再生、空間活化與社區參與,將環境友善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與地方文化。透過連結地方產業、觀光路線與教育活動,打造兼具環保與在地特色的永續發展模式。